人民网
人民网>>山西频道>>地市链接

山西晋城:倾“新”强教 育“新”夯基

2024年03月24日09:04 | 来源:山西日报
小字号

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。而基础教育,则是“基业之基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、先导性地位,必须把握好定位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从多方面采取措施,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。” 紧跟指引、奋楫笃行。晋城市城区区委、区政府坚定站在“为千秋基业‘夯基’”的高度,把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作为重大发展战略,倾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,深化管理体制改革,推动办学模式、育人方式创新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着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,交出了一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。

内外兼修

厚植兴学强教新生态

古典雅致的教学楼,绿草如茵的操场,设施先进的教室、实验室、阅览室……徜徉其间的,是一张张幸福洋溢的面庞。这里,是去年建成投用的知行小学。“原本孩子上学得到几公里外,又远人又多。现在家门口就能上,而且教学条件也极大改善。”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孙丽萍高兴地说。 距离此处不远,是同样崭新的太平仙幼儿园。户外骑行区、欢乐沙水区,楼内编织坊、社会体验区……到处充盈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“原来只能容纳几十个孩子,现在有200个学位,保障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,完全没问题。”园长段蒲蒲感慨地说,“不光我们这片,现在全区到处都是‘家门口’的好学校。”

近年来,晋城市城区人口不断增长,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。聚焦期盼、着眼未来,该区全方位扩资源、优布局,不遗余力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。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,去年仍拿出近1/3的可用财政资金,高标准建成8所小学、幼儿园,回购和普惠性改造4所民办幼儿园,新增4000多个学位。而今年该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:投资4.7亿元,实施21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改造,新增学位1.3万个,全力保障全区所有适龄儿童就近“有学上”“上好学”。

扩优提质的不仅仅只有硬件环境。为了真正做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该区大力扩充优质师资力量,近三年累计新聘教师500多名,且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。在此基础上,持续打出“集团化办学、共同体办学、教师跨校竞聘、轮岗交流”等组合拳,而其中的“校长(园长)公开选拔机制”,无疑是最有力的一招。

“她带头讲课、教研,把整个学校的学风教风都带起来了。”“她推行的‘和合’文化确实有效果,把师生、家长的合力都凝聚到了一起。”……走进晋城市十一中采访,教职工们讲述着新校长原石榴上任后的作为和学校变化,纷纷赞不绝口。这位广受认可的校长正是通过公开选拔而来。

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”。为选出好校长,该区大胆革新,探索推行“校长(园长)公开选拔机制”——面向全区教育系统公开征聘,符合学历、工作管理经验等条件者均可报名。组织区域外教育专家组,以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评价遴选。再经考察、评议、公示等严密程序,最终确定纳入后备库、适时任用。通过这套机制,该区三年两批选拔出78名后备校长(园长)、副校长(副园长),一个个懂教育、爱教育、有担当、有能力的优秀人才陆续走上岗位,逐渐发挥出积极效能。

倾心竭力建设“好学校”,不拘一格选拔“好校长”,千方百计引育“好老师”,内外兼修的晋城市城区不断厚植起兴学强教的蓬勃生态。

精深研改

开创高质教学新局面

“这道题,我认为还是引导学生以算数解法解题比较好。”“我觉得应该多引入方程解法。”“那咱们综合分析一下,看看怎么讲解更有利……”3月5日下午,星河学校初中数学教研室里,几位教师正在教研组组长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晋伟的带领下,围坐一处开展集体备课教研。而此时,各个正在上课的班级里,学生们也都三五并桌围坐在一起,聆听老师讲解,相互提问、启发互动,一派火热场景。 “从形式到理念、方法、模式,我们一直在创新。”学校教学副校长孟江红向记者介绍,围绕新课标、新教材、新要求,学校持续精深研改,形成“4+1”集体备课、“三维一体”教学、“121”团队管理等一大批创新成果,教学质效不断升级,学生学习兴趣、效率、成绩不断提升。

在校时教得好、学得足,放学后作业精、有质量。持续推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,晋城市城区大力推动实施“教研提质”和“作业优化”工程,积极引导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、创新探索,蹚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新路径。

黑板上是清晰明了的作业内容,课桌前是伏案解答的老师、专注认真的孩子。下午5:00,颐翠小学四(3)班的教室里,班主任姚磊正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作业。“每天下午的4:50—5:30是学校的‘课后延时服务’时段,也是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时间。”姚磊说,“每天的作业量都是统筹设计好的,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时间里完成,不让学生、家长有负担。”

“作业少而精、有人管是一方面。在设计布置上,我们也不是简单的答背写、复预习,而是开放型、融合型。”颐翠小学校长张爱清给记者举例,“比如长期作业‘做风筝’,要求孩子们分别对应掌握语文、数学、科学、美术、体育等各科知识分组协作完成,从而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潜能、融会贯通,增强动手和配合能力,实现全面提升。”

“一校一策”“一校一案”,晋城市城区各校创新探索、风起云涌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龙头引领带动,加强共研共享共进,不断打开全区高质教学新局面。城区教科局局长王孟告诉记者,仅去年全区就完成32项省级课题“子课题”线下结题及结题鉴定工作;15个申报省“十四五”规划课题“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课后服务实践路径研究”子课题成功立项,位列全市第一。创新推动家校融合共育,全区课后服务全覆盖。就在上个月,晋城市城区被确认为“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”。

更为可喜的是,今年1月,该区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签订《共建“教育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”》协议。对方将充分发挥其人才和专业资源优势与该区深度合作,助力晋城市城区整体教学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,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“新样板”。

全面育人

培养多元成长新栋梁

古矿小学升旗仪式上,一抹抹“迷彩绿”英姿飒爽,一位位少年眼睛里透着精气神。“这是特色,也是日常。”校长王会军说,“我们将‘少年军校’建设作为推进德育的有力抓手,让学生的意志品质、言行气质、体质素质得到持续锤炼提升。今年年初,该校被教育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‘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’。”

控球练习、传球配合、穿插突破……大课间,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——凤鸣小学的绿茵场上,到处是伴着足球律动腾跃的身影。“我们不只有校队,各个班都有班队,天天练习、周周有校际联赛,区里、市里、省里经常拿奖。”学校男足队员、学生邢正熙说,“我们都热爱足球。它不仅能强健身体,充满乐趣,更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规则、什么是合作、什么是拼搏。”

“‘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’我考你,这是什么诗?”下午放学,西城小学9岁的贺禹涵同学一见到家长便开口背诵提问。“是《忆江南》,对吗?”“对,对。”孩子兴奋不已,妈妈欣慰感叹,“学校开展‘晨诵、午读、暮省’亲子读书活动,全区中小学生每周学背一首古诗词,孩子们现在几十首古诗词信手拈来,我们家长真高兴。”她说,“传统文化就需要这样传承,文化自信就需要这样建立。长此以往,民族何愁不兴。”

走进一所所学校,目睹一幕幕昂扬生长。眼前的晋城市城区,“五育融合提升行动”如火如荼,一派全面育人、百花盛放的勃勃生机。

强化立德树人、培根铸魂。近三年,全区23所学校被评为省、市文明校园,43名学生被评为省、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。深化以体育人、体教融合。保障每个孩子掌握1至2项运动特长技能,构建以“栋梁杯”为代表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,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。聚力以文化人、厚植底蕴。开展各具特色的“一校一花一品”、全区诗词大会等丰富活动,让每个孩子在“诗意”“书香”中存志尚美、启智润心。用心呵护健康、守望成长。全面实施“放心午餐”工程,做实心理健康教育,年均投入1000多万元资困助学……全力以赴,只为每株幼苗茁壮成长,每朵花儿尽情绽放。

“教育既是国之根本、千秋大计,也是最大的民生、民心工程。”晋城市委常委、城区区委书记孙世新说,“我们一定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立足‘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’要求,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根基。领风气之先,树民族之魂,全力培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、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。”(记者王天晓)

(责编:麻潞、桑莉媛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