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
人民网>>山西频道>>人民日报看山西

山西中煤平朔集团持续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工作

矿山变青山

本报记者 马睿姗
2024年03月21日15:34 | 来源:人民网-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
小字号

在山西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里,青翠的油松挺立,在这片复垦成功的土地上,树木早已覆盖住了排土场里原先成片堆叠的石块。

“在石头缝里种树,还是头一回,没想到它能长大!”平朔生态产业公司总经理柴书杰笑着回忆起那段岁月。

1982年,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创办。自开挖起,安太堡露天矿坚持开采和生态修复同步设计实施,对露天矿开采后回填的矿坑进行生态再造,采取“采—排—复”一体化工艺,将露天煤矿表土排弃位置和数量纳入采矿生产计划,土地复垦被当作露天采煤的最后一个环节。

待电铲挖出矿坑后,矿用卡车将土石向后填——最下一层实施土石混排,再覆盖上一层约2米厚的黄土,用推土机将坡度推至37度自然堆放角,最后实施土地复垦工程……如此循环往复,始终保持矿坑开采和回填面积达到动态互补。

上世纪80年代,施工条件落后,在复垦区造林,国内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。怎么选树种,怎么种才能活?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。

建矿初期,中煤平朔集团开始尝试国外的复垦方式,在开采完的土地上大面积种草,但由于地貌环境恶劣,植被退化严重,第一次复垦没能成功。

为了攻克难题,中煤平朔集团先后与山西省农业大学、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等科研单位合作,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,提出了地貌重塑、土壤重构、植被重建、景观重现、生物多样性重组五方面理论,攻克了“新造地水土流失防治与环境灾害控制综合集成技术”“土壤资源再生利用与生产力快速提高综合集成技术”等难题,开创黄土高原先锋植被与适生植物“草、灌、乔”结合的立体植被生态恢复模式。

安太堡露天矿地处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地貌,年均降水量仅400毫米,降水量直接决定了树的长势。因此,专家团队综合研判后决定,受气候条件限制,只能选择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紫花苜蓿、沙棘、榆树、刺槐、油松等品种。

初春风沙漫天,工人们上午刚挖好的树坑,待到下午风沙过后,树坑就被埋了个严严实实。刮起大风时,甚至无法站在陡坡上,只能跪下来一步步地挪着种。种完后再拉着装有1.5吨水的小四轮车,接上管后为树苗浇水。

5年后,南排土场山坡上的油松已经长了5米高,排土场里又多了条桧、新疆杨、樟子松、云杉等多个品种,山坡上曾经稀松的小树苗已经变成4万亩的林地。如今,矿区复垦区植物达213种,绿树成荫、生机盎然的生态沃土引来石鸡、野兔、狐狸等一众野生动物安置新家。

截至目前,中煤平朔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,完成矿区及周边区域绿化面积2.3万亩,复垦土地7万亩;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95%以上。2023年,全年完成复垦任务7762.9亩,超计划面积2643.9亩,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,打造出建设绿色矿山的“平朔模式”。

春季来临前,为保障2024年绿化和复垦等工作顺利开展,中煤平朔集团已开始在工业大道两侧、各选煤场区等多地进行现场踏勘,目前正在结合现场土地整治实际情况,编制绿化和复垦实施方案。

“2024年,我们将持续推进土地复垦工作,计划完成矿区复垦工程面积3145亩,并持续开展矿区工业广场绿化工作,预计完成绿化面积1000亩,打造绿色矿山,坚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地下乌金变为金山银山,以生态重建的理念把开采后的矿坑变成青山,以建设光伏农牧业的手段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,以更高标准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中煤平朔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建说。

(责编:麻潞、桑莉媛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